【亿华通】亿华通科创板IPO获受理 氢燃料电池“考生”首秀
7月8日,科创板迎来首家来自氢燃料电池产业的“考生”,亿华通IPO申请获受理。据招股书,亿华通是一家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是国内率先实现发动机系统及燃料电池电堆的批量国产化的企业之一。2018年,亿华通交付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交付数占全市场的比例超过20%。
根据2018年第5-1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8年度共83款燃料电池商用车型被纳入目录,其中配套亿华通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商用车车型共计24款,占比为28.92%,位居行业第一位且大幅领先。权威报告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氢能源车数量达到5万辆,中国燃料电池的市场才刚刚起步。
2019年,燃料电池产业迎来“雨后春笋”般爆发,但真正长期深耕产业链条的企业屈指可数。与大多数通过向国外公司买技术、谈合作切入产业的公司不同,亿华通是国内鲜有的、通过自主研发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批量化生产的公司。作为业内颇具话语权的企业,亿华通先后参与了超过30项燃料电池行业标准制定。本次冲击科创板,亿华通旨在布局未来,为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化、能源结构的转型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着眼未来 产能拟进一步升级
从新三板“转场”科创板,亿华通必须看得更远。本次发行,公司拟投入6亿元建设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二期工程,旨在三年后将公司产能由目的年均2000台提升至10000台。不过,对于2018年“仅”实现了303台燃料电池发动机销量的公司来说,将产能提升到如此地步,真的有必要吗?
从市场看,尽管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18年氢燃料电池车的销售量刚刚超过1500台,但事实上,仅根据上海、张家口、苏州、山东、武汉、佛山等重点省市出台的氢燃料汽车相关规划,到2020年底,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数量即将过万。
另据不久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9年5月发布的《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先行城市将打造全国首个跨省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计划在2025年达到8条氢能高速公路、200座加氢站、5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规划目标。可以看出,亿华通的产能扩张是为可预见的产业爆发做准备。
从国内相关企业对于氢燃料车的投资幅度看,燃料电池的未来争夺战早已打响。例如潍柴动力,2018年9月,潍柴动力斥资1.63亿美元认购了巴拉德19.9%股权后,又支付9000万美元获得Ballard下一代燃料电池电堆在中国的独家生产和组装权利。两个月后,潍柴又出资5.61亿元与Ballard共同设立潍柴巴拉德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氢燃料动力总成领域开展合作。
上市公司中,雪人股份曾在今年3月公告,拟投资45.5亿元建设年产10万套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等核心部件的产能;美锦能源则在2018年9月以9750万元进一步受让佛山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飞驰汽车15%股权,从而合计拥有其51.2%股权。
多年来,亿华通坚持自主研发+国际合作的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形成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并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批量化生产。目前,公司已形成136项发明专利、69项实用新型专利、73项软件著作权,主导和参与制订了30项现行和即将实施的燃料电池国家标准。
除产能扩张,投资1亿元面向“2022年冬奥会”的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是亿华通布局未来的另一个重点。目前,搭载了亿华通氢燃料发动机的74辆公交车,已累计在张家口运营超过300万公里。亿华通、丰田汽车以及北汽福田三方合作也已经敲定,三方将面向冬奥需求共同开发车长为9米和12米的两款燃料电池大巴车型。
爆发前夜 万亿级氢能产业待开发
成立于2012年,亿华通在燃料电池领域行业的从无到有,正是中国氢产业发展的缩影。2012年,国务院通过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首次将燃料电池汽车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提出将“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四年后,国务院2016年通过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再次明确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地位,并提出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
不过,比起全球范围超过1.5万辆的保有量,我国的氢能源汽车和燃料电池产业仍相当于起步阶段。在我国“先商用、后乘用”的发展路径下,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度,中国市场销售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分别为629辆、1272辆和1527辆;作为国产燃料电池发动机企业的代表,亿华通的发动机系统销量分别为76台、192台和303台。亿华通和我国的燃料电池领域同行,正处于从技术研发、示范运营转向核心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时期。
目前,张家口市运营的74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全部搭载来自亿华通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不仅如此,亿华通还相继布局了上海、滨州、成都、苏州等七大城市的氢能产业或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氢能源车数量达到5万辆,加氢站数量200万座;2026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加氢站数量1500座,实现燃料电池车1500万辆。换言之,我国的燃料电池领域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自2019年起,亿华通也将进入技术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公司认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经从技术研发为主的阶段向示范运营和产业化推进阶段转变,这充分迎合了我国《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有关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长期发展的顶层设计。
研发至上 配套车型数位居行业之首
亿华通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氢燃料电池领域的企业,也是迄今为止仅有的几家完全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实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批量商业化的进程的企业之一。
根据2018年第5-1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8年度共83款燃料电池商用车型被纳入目录,配套亿华通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商用车车型共计24款,占比为28.92%,位居行业第一位且大幅领先位居其后的国鸿重塑(13%)。目前,全国装配亿华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车辆已超过500台,合作方包括宇通客车、北汽福田、中通客车、苏州金龙以及申龙客车的公交车、客车及物流车车型中。
事实上,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电堆及其核心部件、辅助系统等,其中电堆作为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关键性能和成本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亿华通子公司神力科技以及新源动力是国内少数能够独立自主开发电堆并经过多年实际应用的企业,多数新兴的燃料电池企业通过获得国外技术授权、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生产燃料电池电堆。
据披露,亿华通目前共有135名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27.27%;自2016年其,亿华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一直在12%以上,分别为12.65%、12.44%、13.40%。凭借过硬的研发实力,亿华通还承担了多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其中包括“面向寒区环境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整车技术适应性评价研究”、“公路客车大容量车载氢系统研发和快速加氢技术研究”等重要项目。
从亿华通的股东列表可见,“清华系”的资本平台水木长风、清华大学交易基金会等位列其中;另有多家上市公司也“加持”了亿华通,除持股4.85%股权的东旭光电外,宇通客车全资子公司西藏康瑞盈实投资有限公司持有5.29%股份;综艺股份认购的共青城万事达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有亿华通2.42%股权;康盛股份、福田汽车旗下基金深圳安鹏也曾参与亿华通的定增融资。
未来,亿华通将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公司表示,将积极与丰田汽车等燃料电池领域内的国际领先企业开展业务与技术合作,交流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从而保证产品技术的先进性。